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以來,商標局黨委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決落實總局黨組商標改革決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推進新時代商標改革發展,以優異的改革發展成效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促進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準確把握、深刻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商標改革發展全局
通過觀看開幕會、學習報告原文、參加集中輪訓、帶頭講授黨課等多種形式,我們對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把握更加準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進商標工作的方向更加明確、思路更加清晰。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是一次開辟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明確新使命、確立新思想、譜寫新篇章的大會。黨的十九大報告,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宏偉藍圖,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我們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續寫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動指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內涵豐富、思想深邃,涵蓋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黨的十九大為推進新時代商標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凸顯了知識產權在推動我國創新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商標作為我國知識產權的重要內容,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升民族品牌影響力,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等方面承擔重要任務,扮演重要角色,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商標事業實現較大發展,商標申請量連續十五年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商標總量的40%,已經發展為名副其實的商標大國,但還不是商標強國,商標注冊的周期還比較長,世界知名商標品牌少,商標惡意搶注、侵權假冒形勢仍然嚴峻。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建是統領、改革是核心、落實是關鍵”,不斷強化黨建工作,不斷深化商標改革,不斷深化“大興五風”,以商標品牌戰略實施為主線,以運用地理標志精準扶貧和馬德里國際注冊為抓手,以商標注冊、監管和服務為重點,抓好商標注冊管理制度、知識產權綜合管理等方面改革,全面提升商標注冊管理水平,加大商標專用權保護力度,不斷推進商標品牌向國際化邁進,早日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的宏大目標,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新部署新要求 深入推進商標改革創新發展
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關鍵時期的到來,我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日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拓展,對商標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深入推進商標改革各項工作,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貫徹落實強化知識產權創造要求,深入推進商標注冊便利化改革。堅持問題導向,以實現商標注冊便利化為主線,拓展商標申請渠道、簡化商標注冊手續、優化商標注冊流程、完善商標審查機制、加強商標信用監管,進一步提高商標審查效率,提升商標公共服務水平。一是推進簡政放權,改革體制機制。統籌建設京外商標審查協作中心,適度擴大規模和人員數量,加強審查標準、工作規程執行的監督指導,不斷提高審查質量。加快地方商標受理窗口申請設置審批,擴展受理商標業務范圍,提升商標窗口服務水平。二是優化審查流程,提高審查效率。優化流程環節,加快商標注冊申請受理通知書發放,進一步縮短發放時間。調整優化形式審查流程,提高商標審查協作中心形式審查能力。加快推進電子送達和電子注冊證系統的建設,推廣商標業務電子發文。繼續發揮商標后續業務快速審查通道作用,提高變更、轉讓、續展審查效率。加快商標審查能力建設,推進商標審查工作獨任制,擴大獨任審查員規模,縮短商標實質審查周期。三是強化技術支撐,提升智能水平。全面推進商標注冊申請全程電子化,優化完善商標注冊與管理自動化系統,建立商標案例數據庫和智能審查輔助系統,探索圖形商標智能化檢索技術,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全文檢索等先進技術手段,提升商標審查智能化水平。
貫徹落實強化知識產權運用要求,積極推進商標品牌戰略實施。實施新時代商標品牌戰略,是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是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建設商標品牌強國的迫切要求,是引領供需結構升級的重要舉措。一是全面構建品牌培育服務體系。健全商標品牌管理體系,分類指導企業實施商標品牌戰略,發揮商標品牌引領作用。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創新商標授權使用形式,引導企業開展商標品牌資本化運作。完善商標產權評估制度,構建國家層面的商標品牌評價指標體系,引導支持第三方發布中國商標品牌榜和《中國商標品牌發展報告》。二是統籌推進產業區域品牌建設。積極推進與產業、行業協會的合作,積極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商標品牌培育和保護,推動中華老字號改革創新發展。推進農業品牌化建設,充分運用地理標志精準扶貧,推動農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升制造業品牌建設水平,加強自主品牌培育,推動產業集群品牌的注冊和保護。健全區域商標品牌培育制度,開展商標品牌建設局(部)省戰略合作,促進品牌經濟與產業發展、區域發展深度融合。三是大力開拓品牌發展國際空間。主動參與商標領域國際規則制定,為中國品牌“走出去”營造更加公平的國際營商環境。支持企業運用商標品牌參與國際競爭,引導企業在實施“一帶一路”和“走出去”戰略中“商標先行”,加大自主商標品牌海外宣傳支持力度。加強商標海外布局規劃,加快培育以商標品牌為核心的國際競爭新優勢。
貫徹落實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要求,切實加大商標專用權保護力度。著眼新形勢下商標侵權的新情況、新特點、新變化,突出注冊商標侵權打擊,強化商標規范監管,加大海外維權力度,切實維護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一是加強注冊商標專用權保護。以馳名商標、地理標志、涉外商標、老字號注冊商標為重點,加大商標行政保護力度。嚴厲打擊網絡商標侵權假冒違法行為,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加強指導協調,制定出臺商標行政執法指導意見,推動商標行政執法信息共享平臺的有效應用。二是推進商標監管規范化。加強商標信用監管,將因商標侵權假冒、違法商標代理行為受到行政處罰等信息納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實施商標“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強對商標違法行為的檢查,積極探索實行風險分類監管。探索建立“互聯網+監管”商標監管模式,提高對商標違法行為線索的發現、收集和甄別能力。三是加強商標執法協作。建立健全聯席會議、案件協查等制度,加強與公安、海關等部門及行業協會、電商平臺等組織的執法協作。強化區域執法協作,深入推動京津冀、長三角、泛珠三角等地區打擊商標侵權假冒區域合作。探索建立中國企業商標海外維權信息平臺,指導企業建立商標海外侵權預警應對制度,不斷提升海外維權服務水平。
(工商總局商標局黨委書記、副局長 崔守東)
信息來源:中國工商報